沪港两地的老饕每到秋风初起想吃大闸蟹了,就自然想到“蟹王”张志强。“蟹王”二字,不是自我吹嘘,而是业内人士对张志强的最高评价。
“文革”时期,68届知青张志强去农村插队落户,繁重的劳作与单调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回城后不久,即于1979年移居香港寻找新的人生起点。刚开始,他在饭店打工,饭店食客中有不少是大陆移居香港的老上海,还顽强地保留着上海的生活小习惯与口味。店里供应的上海风味菜肴成了他们的安慰,入秋后上市的大闸蟹也是他们的美味。此时内地还处于计划经济状态,大闸蟹由内地水产渔业部门统购统销,然后由外贸公司出口再委托香港华润集团五丰行总代理,分流为三大渠道:一是国货公司,二是南货店,三是经营上海菜的饭店。
当初全年在港销售量也不过300吨左右,而且包装非常简陋,全是规格不分的统货,到港的大闸蟹存活率也极低。张志强打工的饭店老板拥有一家大闸蟹的经销商行,到了秋季,老板即请他去该公司帮忙。从此,张志强涉足大闸蟹这个行业,通过观察,他渐渐熟悉了其中的环节。
此时,内地为了推动与香港的贸易,增加创汇,对香港大闸蟹的供应是着力保证的,而大陆农村还没有农贸市场,即使在阳澄湖边的渔民及他们的孩子,也没机会吃大闸蟹说来难以置信。“当时湖里的大闸蟹都是由渔政部门统一投苗放养的,时间一到,由渔民撒网捕捞,由省里的外贸公司统一收购。一辈子在湖边长大的村民却吃不到。即使有只把大闸蟹偷偷爬上岸,物权也是集体的,捉到要缴公。有一村民,发现晚上有只蟹糊里糊涂爬进自家的屋内,就捉了吃掉,为安全起见,还将蟹壳埋在屋后土层下。不料次日一早被觅食的鸡刨了出来,此事经公社查实后,将这个村民狠狠地处理了一下呢。”张志强笑着对记者说。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大闸蟹从以往的计划经济贸易转为由个体户及蟹农自由经营。于是,多渠道出口(包括走私),不规范竞争的格局对香港的代理商及经销商造成了极大冲击。由于货源有限,内地出口公司也不能按原合同供货了。有一年五丰行向江苏省订了180吨,但只能供应1.8吨,而且被供货方告知,没有第二批货了,这生意怎么做下去啊!
于是,张志强来到上海,在农贸市场寻找货源,又去产地自行采购,然后交由外贸公司代理出口。为了更好的提高存活率,他甚至包租飞机直飞广东转运香港,有些货源也从上海直接空运香港。
香港食客视野开阔,味蕾敏感,对食物的色香味形相当挑剔,但吃了张志强提供的大闸蟹后则赞不绝口。为了进一步引导香港年轻人品尝大闸蟹,张志强还应香港两大电视台之邀,在专题节目中教民众如何明智的选择和品尝大闸蟹。他还以国内最好的优质酿造米醋配制了秘制蘸蟹调料,一改香港人食蟹蘸食配制红醋的习惯。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浦东开放开发进入快车道,上海的经济呈现可喜的繁荣局面,餐饮市场出现爆发式的上升行情,敏锐的张志强即重返故园谋求更大发展,与朋友合作经营上海皇宫馥园。他引进了当时很少有人知晓的澳大利亚皇帝蟹,食客纷至沓来,餐厅天天爆满,不少商务宴请首选上海皇宫馥园。
进入新世纪后,张志强与朋友在安亭别墅一幢西班牙风格的老洋房,创办了名轩食府,以高端餐饮模式吸引社会名流,每年秋季,大闸蟹及蟹粉系列菜肴也成了名轩的招牌产品,曾吸引加拿大、阿拉伯、印尼等国家的政要及社会名流前来品尝。
这几年,张志强在内地看到大闸蟹市场乱象丛生,而大多数食客难知货源真相,觉得应该从源头上寻找最好的大闸蟹来满足市场需要,提升消费者信心。于是他考察了太湖、阳澄湖、宝应湖、高淳湖等优质水域,最终确定了几个水质清澈,湖底砂砾干净,水草、小鱼、小虾、螺蛳等生物丰富,气候适宜的湖泊,请当地蟹农为他“度身定制”优质的大闸蟹。而且每批大闸蟹出水,他都要亲自检验品质并分级挑选,进入市场的优质大闸蟹即命名为“志强牌”大闸蟹,贴上醒目标签以示负责。
张志强还利用现代化商业网络,曾将大闸蟹送进华联超市,放在冰柜里出售,食客可以就近买到质量放心可靠的大闸蟹。张志强还鉴于市场上出现的不诚信行为,严于自律,率先垂范,嘱员工出售大闸蟹时务必扣去扎蟹绳子的分量,不让我们消费者吃亏。
为推动大闸蟹这一特殊商品的流动性,张志强与朋友在2002年成立丰收蟹庄,率先推出大闸蟹礼券,俗称“蟹票”,客人购买了“蟹票”,可以送给异地的亲朋好友,持票人只要打电话预约,蟹庄即能在第一时间将大闸蟹送上门。
因为张志强追求品质,不惜牺牲利润,就与合伙人产生了理念分歧,最后导致分道扬镳。2011年,张志强成立了名轩蟹庄,“志强”品牌横空出世,老食客信任他,就认准他的品牌消费。但张志强不敢懈怠,亲自指导蟹农分块养殖,严格选定水深平均1.5米的优质水域,并要求湖底硬,水质清,水草丰满,蟹农给湖蟹投放的饵料是螺蛳和鱼肉等鲜活饵料,来保证了蟹的口味纯正鲜香。
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在拍到大闸蟹一节,在长江流域选了多个大闸蟹基地,最终选择名轩北京店进行实景拍摄,所用大闸蟹就是“志强”品牌。
张志强将经营重点放在内地后,香港大闸蟹市场又出现了混乱局面,劣质品的出现也让食客头痛,一些与张志强熟悉的老吃客也经常打电话给他,希望他回香港开店。于是在今年9月19日,张志强在香港跑马地时代广场的名轩蟹庄正式开张了,这也是第一个在香港打出自己大闸蟹品牌的经营者。而且产地环境明确,饲养方式明确,品质衡量准则明确,定价标准明确,坦然接受消费者检验。开张次日,香港各大媒体都推出大幅报道,称其为:“蟹王气度,不同凡响”。
“蟹王”张志强首创的定点养殖,以蟹庄销售和异地发货等模式,对港沪两地的餐饮业贡献很大。今天,张志强和他的名轩蟹庄、“志强牌”大闸蟹,已被认为是行业的顶级标准。
沪港两地在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上多有相类似的地方,它们都给有志者以最好的发展机会,最大的展示舞台,但同时也要求创业者友善、勤奋、敏锐、勇敢、诚信。张志强在沪港两地一路走来,就是沪港两地城市文化的最好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