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为什么人设崩塌

2024-02-18 来源:豪华礼券(六只装) 1

  商家卖力吆喝,买家则听得耳朵起茧,心生厌烦。就像特洛伊的海伦,明知道这只是希腊人发起战争的借口,但伊利亚特的故事还是被后人们不厌其烦地演绎成百上千遍。

  是什么原因,让汤国梨诗句中“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人设崩塌成了今天的模样。

  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野生大闸蟹严格说来并不完全是淡水生物,而是一种具有洄游习性的节肢动物。

  幼年时,大闸蟹在海水或江河入海口的半咸水中孵化出生,浮游生活。海水中丰富的藻类和微生物,为蟹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相对安全的生长环境。

  随着蟹体成长增大,本着趋利避害的本能,大闸蟹会逆游而上,在天敌较少的湖泊淡水环境中生活——这也是长江流域天生比黄河、辽河等河流更适合大闸蟹生活的原因。丰沛的水资源和密布的水网,让幼蟹在逆游而上中,更容易找到水流平缓、食物链简单的湖泊。

  而这,也是长江下游蟹品质最高的原因:相比千里迢迢洄游到中游,早已劳累变瘦的螃蟹,只有生存力强、个体强壮的蟹,才能占据下游最省力就能到达的地方定居。而阳澄湖,正是长三角地区,距离长江干流和入海口最近的大型湖泊。

  除了地理优势之外,阳澄湖本身,也有很多宜于大闸蟹生长的环境优势。这片面积与苏州市区差不多大的湖泊,平均水深达到2米,水位稳定,有着很强的水质自净能力。

  此外,由于成湖历史长、自净能力强,湖底65%以上的面积都是硬质土,更不可思议的是清代留下来的大量青石板铺底,相比于淤泥,这种环境能让蟹体更加干净。且螃蟹挖洞需要足够的力量,客观上让大闸蟹“锻炼”得更壮实。

  “文革”结束后,中国进入快速地发展的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对于野生大闸蟹来说,因为自然水系上被各种堤坝水闸阻隔,自然洄游的成功率被大幅度的降低,产量直线下降。

  但一个悖论是,跟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地发展,人们对优质食材的需求慢慢的升高。古代文人士大夫推崇追捧的大闸蟹,开始慢慢的变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闸蟹的养殖和大部分水生鱼虾不一样,要人工模拟洄游的环境:先把蟹苗蟹种放在江河入海口的半咸水域养大,再投放到内陆湖泊里。

  一夜之间,阳澄湖的地理优势不复存在:长三角地区,所有的蟹苗都要在崇明岛长江入海口养殖,再以定向采购的形式,转移到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固城湖、沙家浜和阳澄湖……

  更极端的例子是,在空运物流发达的时代,陕北的黄龙、甘肃的临泽、青海的可鲁克湖,甚至新疆的巴里坤,这些原本不也许会出现螃蟹的地区,都开始售卖“本地特产”大闸蟹。

  当人们讥笑阳澄湖大闸蟹是“洗澡蟹”的时候,苏州本地人常常会倔强地科普“大家全都是蟹苗移植培育,都是洗澡”。

  理性分析,在大闸蟹标准慢慢的升高、需求慢慢的变大的趋势下,“洗澡”本不是贬义词,而是符合蟹类洄游本性的正常养殖工序。统一标准饲养蟹苗,并在自然环境里给予充足的投喂,养殖大闸蟹从各方面来说都比野生蟹有着更大的优势。

  但事实上,阳澄湖洗澡蟹的问题不只在于品牌公信力下降。哪怕同样“洗澡”,阳澄湖也在日渐失去它的线年代开始,阳澄湖螃蟹养殖产业的快速膨胀,就像大多数进入下行区间的品牌一样,人们加速套现,消耗着本来有限的自然资源。当时,一只养殖的阳澄湖大闸蟹,卖到最经得起品质考验的香港市场,能换上一块电子表。

  在经济结果的催化下,农民和商家纷纷跟风在阳澄湖内进行围养,围养面积迅速飙升,把整个阳澄湖左一块右一块围得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阳澄湖的水域面积约18万亩,到2000年左右,官方给出的围网养面积就达到了14.2万亩。换句话说,

  湖里野生的小鱼小虾,已经远远不足大闸蟹们吃了:加大投喂,是后来一连串连锁反应的肇始。

  当时的蟹农们,用冰冻的海鱼切碎,拌上玉米粒投喂到大闸蟹围网里,以促蟹肥。大闸蟹一亩地一次就要喂30斤饲料,在养蟹高峰期,每天就要有上百万斤的冰冻海鱼和玉米投进阳澄湖。

  在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污染源就是吃不掉的饲料。过度投喂,能给水体带来氮、磷、氨等方面的负荷。

  再加上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的提升,工业化进程加快,大环境污染是避不开的话题。即便阳澄湖本身自净能力再强,也抵不住这样的折腾。2000年后,阳澄湖的水质明显恶化,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深,部分水域甚至大面积爆发蓝藻。

  2002年之后,阳澄湖当地面对严峻的水污染,已经紧急刹停了围网养蟹产业,湖面养蟹面积在后来的十年里缩小了一大半。但水质提升谈何容易,至今,阳澄湖依然是四类水源,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湖区不让养蟹,就在周边挖塘养殖,依然称为“阳澄湖大闸蟹“。虽然肉眼看不出差别,但其真正品质,早已泯然众人。

全国咨询热线: 0512-52503999

咨询时间:9:00 ~ 18:00

招商加盟热线:0512-5250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