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特征:体小,全长约30~100mm,长筒型。头宽大,吻圆钝、口前位。体被栉鳞,无侧线,背鳍两个,腹鳍愈合成长吸盘状。 体延长略呈圆柱状;眼大,腹鳍愈合成吸盘。本属鱼极难以肉眼分辨种类,一般鱼体呈
黄色或灰褐色,体侧中央具一列不规则的圆形斑块,腹部色淡;特征是头部具蠕虫状黑褐斑纹。尾鳍圆形。
生物学特性:生活在溪流湖泊中,喜食水生昆虫或底栖性小鱼以及鱼卵。有溯水习性,将卵产在沙穴中。1龄达性成熟,4~5月产卵。
习性:生活于温带和热带地区,属底栖鱼类。性凶猛,攻击性强。繁殖形态分为鱼苗孵化入海後回溯的河海洄游型,与在淡水域完成生活史的陆封型。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密点吻虾虎:描述分布于浙江省武义县武义江的吻虾虎鱼1 新种,定名为武义吻虾虎鱼(Rhinogobius wuyiensis)。
该虾虎鱼在头部斑纹上与雀斑吻虾虎鱼(R. lentiginis)相近,但有如下特征可区别于相近种:具眼肩胛骨管及前鳃
盖管(vs.无任何感觉管孔);椎骨数10+16=26(vs.27);臀鳍分支鳍条7—9(vs.6—7);头部斑点大小不等且不
规则,常呈线状交织(vs.具规则的小圆斑);鳃盖条部内侧无斑点(vs.密布小点)
神农吻虾虎:为鰕虎鱼科吻鰕虎鱼属的鱼类,俗名神农栉鰕虎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湖北等,主要生活于急流浅滩处以及常藏身于砾石缝隙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神农架阳日湾。
粘皮鲻虾虎:为鰕虎鱼科鲻鰕虎鱼属的鱼类,俗名粘皮栉虎、粘皮虎,是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四地的瓯江、珠江及九龙江等水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州海珠区。
褐吻虾虎:为鰕虎鱼科吻鰕虎鱼属的鱼类,俗名褐栉鰕虎鱼。在中国现分布于山东,大连,北京。
紫身枝牙虾虎属虾虎鱼科,通常栖息于中小型溪流中,水质本体要十分干净,以溪流中下游较易发现其踪迹。而河口污染的河川则无此鱼,在水流平缓处常可见到,但并不多。
紫身枝牙虾虎以刮食藻类为主食,偶尔吃小型水生昆虫。为日行性鱼类。夜间有潜沙的习性。在适应新环境期间所造成的紧迫会有严重的褪色现象,体色会变黑而失去原有紫蓝色泽,严重者甚至于会褪成黑灰色择,依环境条件的不同而直接影响体色回复的时间,若环境设置不适当,色泽可能一去不复返。
提到虾虎,可能大多数人会比较陌生,甚至有些人以为虾虎应该是某种虾类,没关系,至少你回答得比较接近,至少你没有回答是某种虎类。虾虎,对于我来说很熟悉,就是我们小时候说的趴虎,这些家伙似乎不太喜欢游动,总是很喜欢懒洋洋地趴在水底的石块上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专业的说是属于底栖鱼类。那时候觉得虾虎长得很难看,肉乎乎的身体,大脑袋,还有两个凸起来的大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它们和蟾蜍联想在一起。
小时候就住在后海边上,没事儿就到河边玩,主要是捞虾,因为这个比较没有技术上的含金量,有点力气就行。偶尔也钓钓鱼,这个就难多了,每次受到打击的时候就拿虾虎来出气。
这些家伙胆子出奇的大,不怎么怕人,但是抄网下水后,也只能捞点小家伙,那些大个儿的趴虎早就没了踪影,速度出奇的快,我还是不承认它们泳技多高,只是蹿得太快了。别灰心,它们不会跑远,因为巢就在附近,找个鱼钩来,拴好吊线,上个小铅坠,挂上蚯蚓,蚯蚓一定要长出鱼钩一截。现在把挂好的蚯蚓甩到水里,让它慢慢落下,一直落到虾虎曾经趴过的石头上,然后让蚯蚓贴着水地,缓缓地拖动,并不时地抖动手里的鱼线,蚯蚓似乎又活了过来,开始在水底跳动,这对于虾虎来说可是致命的诱惑。很快就有几个大家伙出现了,它们开始追逐蚯蚓,甚至还为了抢夺有利位置打斗起来,最终,躲在阴暗处的一只超大虾虎突然窜出来,一口就咬住了蚯蚓,这时候赶紧一拽,虾虎就被提到了岸上,这家伙挣扎了两下就掉在地上,它嘴上一点伤都没有,只是咬着那截蚯蚓不放而被提上来的。继续像刚才那么钓,石头附近你能看见的虾虎基本都会被钓上来,它们并不知道被拽上去的同类去了哪里,它们也从不关心这样的一个问题,那截蚯蚓才是它们最感兴趣的东西。
每次钓虾虎,收获都不错,但大部分虾虎都会死在小水桶里,即使带回去几条,养不了几天也就死了。记得那时候把死鱼喂乌龟,乌龟都不爱吃,难道连乌龟都嫌它们长得难看?
再后来有了大鱼缸,配了打氧设备,虾虎总算是养住了,也渐渐地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行为,对它们的了解更加深入了。原来北京一共有3种虾虎鱼,最常见的就是子陵吻虾虎和波氏吻虾虎,也就是我小时候经常钓到的种类,还有一种褐吻虾虎据说也有分布,但一直没找到。在期待褐吻的日子里,慢慢感觉到子陵和波氏也没那么难看了。子陵能长得很大,身上的蓝黄碎纹装饰用红褐色的线条隔开,最漂亮的是雄鱼的背鳍,同样碎纹装饰的背鳍顶端是亮黄和绛红色的边。雄性波氏看起来胖乎乎的很不起眼,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细微之处的魅力,身上的斑块随机分布,每只都不一样,它第一背鳍上那两块闪耀着蓝色金属光泽的亮斑十分醒目,它也总是很喜欢高高地竖起背鳍来炫耀。这两种虾虎在一起相处可没那么简单,虽然子陵不把波氏放在眼里,虽然波氏也清楚自己斗不过子陵,但波氏天生就不是省油的灯。它总是有事没事儿就窜到子陵面前和人家打招呼,然后被追得满缸跑。通常个头差不多的两只虾虎并不会真的去拼死打斗,它们只要弓起身子,张开自己的大嘴,作出吼叫的样子,嘴稍小的一方就会撤退了,胜利者则继续守护着自己的地盘。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确定了北京褐吻存在的具置,之前也只是在网上看过这家伙的照片,早就期待着能好好看看。具置不做描述,只是不太相信褐吻居然生存在那样的环境里,和它出众的外表很不相称。天气微凉,同行带路的朋友担心褐吻转移到深水区去了,我是迫不及待地来到水边,水有点混浊,混杂着大量的丝藻,不过还是勉强能看到水下的石块,我凑近搜寻,水里并没看到移动的身影,这让我稍微有点失望。又往前走了一点,我轻轻的翻起一块石头,一个黑影贴着水底一闪而过,这地方水很浅,我看见它身体上有着明显的色彩,比北京的其他两种虾虎都要艳丽的色彩,“褐吻!”我大叫着,心里有了底。
这个地方水底都是大块的碎石,用抄网很不方便,只是捞起了几条很小的,小得几乎都分不清种类。还好我带了钓线和蚯蚓,还用儿时的老办法,起先效果并不好,几乎看不到什么鱼,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渐渐有了动静。几条小鱼始终在啄咬蚯蚓,不远处的石块下露出了一个黑色的大脑袋,它突然蹿了出来,一口就咬住了蚯蚓,我右手快速提起,左手的抄网就在水面出接住了脱钩的鱼,那个在抄网里蹦跳挣扎的漂亮家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褐吻。它实在太漂亮了,棕褐色的身体上镶嵌的红蓝鳞片构成了规则的条纹,大脑袋上镌刻着美丽的红色花纹,头部的蓝色厚嘴唇一张一合地喘着气,那也是褐吻的显著特征之一。赶紧放到拍摄盒里,它入水后甩了甩身体就变得精神起来,它扬起了背上风帆,它的第一背鳍比后边的鳍高出不少,上边镶着两条醒目的蓝黄色亮片,这是一条成年雄鱼。后来我们又顺利的采到雌鱼,它的两条背鳍一样高。挑选了几对褐吻作为观察对象,其余的就都放掉了。真没想到北方如此冰冷的河水中也能孕育出这么美丽的物种,若不是亲自采到,还真不敢相信。
平静的日子过了才几天,我看到鱼缸里又开始乱了起来,胜利者又在追逐其他虾虎,凑近一看,原来这次追得可不是挑衅者,是一只可爱的雌褐吻,它害羞地躲闪着,雄褐吻紧追不舍,它们还可以在中层水域较长时间的追逐嬉戏,这也是难得一见的展示它们泳姿的机会。雌褐吻的肚皮微微隆起,再加上它们不寻常的水中舞蹈,我知道有件事情就要发生了。我为它们准备了一个繁殖缸,下边铺了一些河沙,左边放了一个陶罐,右边是一些石块。这对儿情侣入缸后同样是不停地探寻,趴在缸壁上。第二天,雄鱼开始工作了,它选了最大的那块石头,然后在那下边挖洞,小石子它干脆用嘴叼出来,但是底较细,它挖起来有点费力,干脆钻进去,用尾巴往外边扫,很快,它的巢就初具规模了。雌褐吻也没闲着,它在左边的陶罐下也挖了一个小巢,小的只能容下它自己,脑袋还要经常露在外边。雄鱼似乎对自己的作品很是满意,它游到陶罐处驱赶雌鱼,雌鱼只是到跟前看看,很快就又回到自己的陋室,反复几次之后,失望的雄鱼又开始继续挖掘了,但总是有石块和沙子滑落。看来今天没什么进展了,已经夜里1点多了,我关了鱼缸灯的时候,还能看到一撮撮的沙子从洞口飞出来。
第二天一早,我想看看进度如何,那块超大的石头居然被挖塌了,把那个洞整个盖住了,找了半天只看到在陶罐处的雌鱼,老天,雄鱼不会被砸死了吧?我赶紧翻起那块石头,雄鱼从石头后边的缝隙游了出来,还好没事儿。看来是我开始选的石头不太合适,圆滚滚的几乎没个平面。我又换了块扁平的石头,然后在石头下边垫了一些小点的石块,让它们尽量稳固,然后盖上沙子,这样在挖掘的时候大块的石头就不会再塌下来了。雄鱼似乎对我的设计很满意,它又开始在新的石块下展开了挖掘工作。等到晚上我看的时候,新的巢已经挖好了,看上去很坚固,洞口两边的沙子渐渐变高,从中间正好能看清里边的状况,雄鱼还在做着最后的打理和装饰工作,它扫扫这儿,又吹吹那儿,似乎总是不太满意。雌鱼偶尔会游过来,但更像是路过,很少侧目。
大概是入缸后的第三天,雌鱼终于认可了这个新家,它经过细致的检查后就留了下来,和雄鱼肩并肩地呆在一起,不再离开。由于洞口较小,而且实在是没有很好的方法长时间的观察,所以真正的繁殖阶段并没看到,只是依据环境和之前的观察来假设一下。雄鱼和雌鱼都趴在上方的石块上,也就是巢穴的顶端,肚皮朝天贴在房顶上,雌鱼开始排出一粒粒的粘性卵,它们被均匀的排列在石块上,每产到一定的数量,雄鱼就会及时排出,让这些卵粒受精。
在产完所有的卵之后,雌鱼就离开了,它又回到了陶罐旁边,并且再也不会进入那间育儿室,似乎那边跟它一点关系都没有了。雄鱼一直守护在黑乎乎的洞里,它并不是躲在里边睡大觉,它不停地摆动身体,用尾鳍和背鳍搅动水流,想让这些卵粒呼吸到更多的氧气,它还时不时地抬起头,用它那曾经让对手望而生畏的蓝色厚嘴唇轻轻的触碰那些卵粒,及时地清理这些卵粒上的杂物,让它们保持清洁,让每颗卵粒都亮晶晶的那么漂亮。有时候它还会忍不住趴在那些卵粒上去拥抱自己的宝宝,它还会一边拥抱一边扭动自己的身体,看起来还挺温柔。这时候我生怕它会把那些卵粒蹭下来,还好它们粘的足够结实。我想这种行为应该也是清理卵粒的一种方法,但我更愿意把它想成是伟大的父爱。
第二天,那些亮晶晶的卵就有了细微的变化,隐隐约约能看到有些卵粒上长出了黄色的小圆点,这些小点的颜色一天天的变深,到了第4天的时候,你就能明显地看到那些小点原来是眼睛,黑色的眼仁周围还镶着金边呢,密密麻麻的小眼睛就那么倒吊在石块下边,真得太神奇了!褐吻爸爸依旧细心地照顾这些倒吊着的宝宝,丝毫不敢怠慢,我相信它甚至会细心的检查每一个孩子,虽然他们数量庞大,成百上千。第5天来了,第一只褐吻宝宝挣脱了卵袋的束缚,从巢穴里飞了出来,褐吻爸爸看着它,似乎有点不舍。很快的,小家伙们三三两两的飞出来,褐吻爸爸偶尔还会用嘴轻轻地把它们衔回来,但随着孵化的小家伙慢慢的变多,褐吻爸爸决定帮它们一把,它转过身,头冲巢的内侧,用力的摇动尾巴,呼啦啦,一下子飞出好多好多小褐吻,它们还都是透明的小家伙,身长还不到2mm,每个小家伙的肚子都圆滚滚的,里边是一些卵黄,那将是它们最早吸收到的营养,卵黄可以让它们维持几天的生命,后边可都要靠自己啦!
小鱼的孵化周期长短不一,褐吻爸爸就一直守在巢里边,它不停地检查和照顾这些宝宝,直到最后一个小家伙孵化为止。大概10天的时间,褐吻爸爸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巢穴一步,在刚刚产卵后,我曾经投喂了一些红虫,雌鱼很快就游过来大吃了一顿,而我特意放到洞口给雄鱼的红虫,一根都没有少,真是个尽职的好爸爸!
后续说明:褐吻虾虎为小卵型虾虎,人工繁殖,由于鱼苗孵化后个体太小,开口很难,所以目前还没有比较成功的繁殖先例。我饲养了少量的褐吻,也仅仅是为了观察记录一些行为,并且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小鱼目前状况还好,希望有机会能够成功。
第1幅 它实在太漂亮了,棕褐色的身体上镶嵌的红蓝鳞片构成了规则的条纹,大脑袋上镌刻着美丽的红色花纹,头部的蓝色厚嘴唇一张一合地喘着气,高高扬起的第一背鳍上闪耀着金属光泽。
第2幅 这可不是在打哈欠,褐吻虾虎通过怒吼来发泄情绪,对面一定有个家伙在挑衅。
第7幅 它还时不时地抬起头,用它那曾经让对手望而生畏的蓝色厚嘴唇轻轻的触碰那些卵粒,及时地清理这些卵粒上的杂物,让它们保持清洁,让每颗卵粒都亮晶晶的那么漂亮。
第8幅 雄鱼一直守护在黑乎乎的洞里,它并不是躲在里边睡大觉,它不停地摆动身体,用尾鳍和背鳍搅动水流,想让这些卵粒呼吸到更多的氧气。
第9幅 你能明显地看到那些小点原来是眼睛,黑色的眼仁周围还镶着金边呢,密密麻麻的小眼睛就那么倒吊在石块下边,真得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