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大闸蟹传统的销售旺季,但是许多地方的大闸蟹却出现了价格跳水:在南京一农贸市场,3两2的公蟹仅10元一只;在郑州,一商户称大闸蟹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超40%;在广西街头,更是出现了“10元3只”“1元1只”的特价大闸蟹。明明是销售旺季,大闸蟹的价格为何“不香”了?
根源还在供需关系。先说产量,前些年大闸蟹市场供不应求,很多蟹农便扩大生产,但扩产后的市场“后遗症”同样明显,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再加上今年大闸蟹主产区高温少雨的天气较少,适合蟹类蜕壳生长,大闸蟹迎来了近三年产量峰值。据专业的人介绍,近年来全国大闸蟹的产量稳定在70-80万吨,而今年的产量可达80万吨以上。
供应增加,消费却没有跟上。目前整体消费市场仍处于弱复苏态势,消费者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下降。往年大闸蟹常常作为大家中秋请客送礼的首选,但今年这样的情况正在减少。尤其是现在双节已过,消费者购买大闸蟹礼馈赠亲友的需求一下子就下降;而日常食用的话,性价比又成了重要考量,这使消费的人对“非刚需”的购买更加谨慎。
此外,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一些混淆产地、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虚假宣传,以及蟹卡诈骗的乱象等,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人对大闸蟹的消费欲望和购买信心。
如此“白菜价”,难道要实现吃蟹自由了?其实不然,此次价格下降,多是小众品牌基地的蟹,对于阳澄湖等知名产地的大闸蟹,价格相对坚挺。由于品牌效应的加持,阳澄湖大闸蟹受到众多购买的人的青睐,目前价格相对较平稳,与去年基本持平。蟹农表示,“今年规格比往年大一些,大蟹批发价格比去年便宜5—10元/斤,小蟹价格与去年持平。他甚至再三强调,“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是不会降价的”。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逐渐成熟,大闸蟹的市场供应日益稳定,稀缺属性逐渐减弱。在数量得到保障之下,品质、规格和品牌等,成为了决定了每只大闸蟹价格的决定因素。这就需要养殖主体尤其是小品牌企业,在遵循客观的养殖周期、保障大闸蟹正常供给的同时,突出主打优势,加强宣传推广,建立起自身的根基和品牌价值,努力实现养殖的大闸蟹增产且增收,优质又优价,为广大购买的人和好螃蟹带来美好的“蟹逅”。
聚焦“三农”领域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权威跟踪“三农”领域热点、焦点、难点、重点话题,独家解析“三农”新闻事件,认真寻找新闻第二落点,用有速度的关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态度的表达、有温度的关爱、有深度的见解回应社会关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