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天的最终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完毕,与冬天的到来。“霜”,是昼夜温差大的体现,因而以“霜降”命名这一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时至霜降,一批深秋特产纷繁“到货”,蟹膏肥美、软柿甜美、菊花茂盛有些飘散着焰火香气的风俗,酿在诗文中连绵至今。今天,荔枝新闻与你一同共赏千年诗话,齐度霜降良辰。
“蟹肥深秋过重阳”。重阳节一过,气候转凉,正是蟹膏最老练的时节。江南地区常吃的蟹,一般为中华绒螯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闸蟹”。
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曾在《寄文刚求蟹 》中写道:“遥知涟水蟹,九月现已霜。巨实黄金重,蟹肥白玉香。”
公蟹的蟹膏烧熟后微甜,略腻;母蟹的蟹黄色泽艳丽,较硬,一口咬下满口留香。在野生环境中,到了阴历九月,母蟹的蟹黄长得最丰满;而到了十月,公蟹的蟹膏长得最扎实。因而有一条谚语,叫做“九雌十雄”,意思就是阴历九月里要吃母蟹,而阴历十月里要吃公蟹。
此外,霜降时节的蟹肉也是最为丰满的。上品的蟹,进口除了鲜之外,还应当有些甜美。蟹螯肉丝短纤细,味如干贝;蟹腿肉丝长新鲜,味若银鱼; 蟹身肉皎白晶亮,胜似鳜鱼。诗仙李白曾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足见蟹肉之味美。
尽管螃蟹好吃,但肯定不能够吃死螃蟹。人食用死螃蟹会呈现组胺中毒,形成眼结膜充血, 头痛、头晕、胸闷等状况。而且极易形成细菌感染。
“霜打过的柿子才好吃”,这是民间持久撒播的俗话。九到十月,柿子中的淀粉类物质为了反抗冰冷,会转化为糖分,果胶也会逐步软化,吃起来又甜又软又多汁。“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吃柿子是霜降的重要风俗之一。
熟透了的柿子握在手里软软的,只需悄悄撕掉一点皮,放在嘴边一吸,比蜜还甜的赤色汁水就流了出来,从嘴角一向甜到心里。
老练的柿子不只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还有着足够的果胶和膳食纤维,有着极好的通便效果,特别合适中晚年人食用。
关于霜降吃柿子的来源,明朝进士张定在《在田录》中记载过一则风趣的传说,是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
朱元璋发迹前曾当过乞丐,风餐露宿。一天恰逢霜降,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饿晕滚下山坡,幸亏被一棵老柿树挡住才没有摔死。吓醒了的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老柿树上结满了柿子,所以,朱元璋爬上老柿树,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保全了性命。
在称帝之后,又是一年霜降日,他带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所以脱下自己的赤色战袍披在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一个故事逐步在民间撒播开来,也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风俗。
众所周知,重阳节的重要风俗之一是赏菊。但不只如此,秋天的第一次霜,一般也被称为“菊花霜”。
唐朝的皮日休曾写道:“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这儿所写的菊花,就是初经风霜的菊花,在重阳后仍黄花千朵,一片昌盛之景。
杜牧也曾写过:“届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因而,古代有“霜打菊花开”之说,赏菊喝酒也成为了霜降的重要风俗之一。
菊花不只有着十分高的观赏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神农百草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这样描绘菊花的:菊花味苦平,主延风,头眩胀痛,轻身,耐年延老。
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菊花)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用诸治诸风喽罗,其旨深微。
此外,菊花仍是色、香、味、养俱佳的膳食资料,被广泛地用来佐餐和调味。我国不少地方都有传统的菊花菜肴和小吃,如杭州的药花肉丝、北京的菊花鱼球、安徽的菊花鸡丝等,都是妇孺皆知的珍肴。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金风瑟瑟,衰草疏疏,漫空雁鸣,云淡天高,正是霜降时节的特征。
这一时节,天高气爽,登高远眺既能够舒缓心境,又能够呼吸新鲜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还能增加人的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防治心脑疾病。
需求留心的是,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大,登高时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防受凉伤风。
晚年朋友更要防止温度较低的迟早时段,谨防腰腿扭伤与膝关节受伤。登高时能够恰当带着一根手杖,选用“之”字型爬山法,缓解斜度带给膝关节的冲击。
霜降已至,隆冬欲来。尽管还没有下雪,但还请留心天寒保暖,我们一同强身健体精力扬,健康高兴度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