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十大网红食品:最好吃的原来都是套路……

2024-01-30 来源:豪华礼券(六只装) 1

  网红食品,学名“功能性味觉食品”,主要是依靠视觉刺激产生精神味觉的脑补感,是现代人饭前仪式感的集大成者。但它们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继脏脏包后,网红届又赢来了脏脏茶。这一届年轻人,不把奶茶喝出酒吧花式混调长岛冰茶的绚丽色彩誓不罢休。脏脏系列的流行就像近几年彩虹跑的风靡一样,执着于把干净的东西弄“脏”才能向潮流say hi,否则就是not fashion。

  脏脏茶的前身其实是黑糖珍珠奶茶,属于蹭着“脏”潮流翻红的老网红。脏脏茶的灵魂就在于“脏”,弄脏自己,或者弄脏食物本身。

  着重在视觉效果上产生精神迷眩,达到精神的最大满足。至于东西好不好喝,从来都不是排长队买它的人考虑的问题。

  毕竟,喝脏脏茶的仪式感从来不在于喝,而在于脏脏茶刚刚做好后的3-5分钟,因为决定这杯茶是不是具备仪式感的虎斑豹纹会在茶做好的3-5分钟后消失。

  在饮食届,一旦让配角唱了主角,一定是配角拥有着比主角更为夺目绚丽的实力,才能在任何场景下都抢下C位。

  比如云南蘸水,开发出了水果蘸水、蔬菜蘸水、肉类蘸水等,李子、荆芥、鸭油、百香果、柠檬、树番茄、腌菜膏、干豆豉、鱼腥草、木姜子......没什么是云南蘸水不能蘸的,也没有什么是做不成云南蘸水的。

  云南人在充分的利用蔬果植物中的芳香辛辣和发酵酱料之间的排列组合后,向所有人证明,即使是再平淡的酱油拌饭,只要有蘸水,他们都能吃出一桌满汉全席的feel。

  蟹黄白膏,猪油爆香。仅凭这八个字,今年老干妈届的顶级流量就已经被秃黄油提前锁定。

  再顶级的美食也怕肥腻,但只有秃黄油,非得又肥又腻不可。同样都是拌饭佐料,只有秃黄油可以被称作是拌饭界的顶级一线。

  十只大闸蟹炸出来的蟹黄蟹膏,只要那么一小勺,就能让你重回蟹黄丰收的季节。用秃黄油拌任何饭菜,都能够直接改变菜的口感,变废为宝,从路边野餐瞬间up到米其林三星。

  在美食界这种竞争激烈的层级,但凡要晋升为网红,必须经得起拍照时长的考验。近年食品营销界的脑洞越开越大,在追求延长拍照时间的创新道路上,从未止步。

  可能是冰淇淋从冰柜里取出的时候烟雾停留的时间过于短暂,根本不够拍照发挥。所以才想出了一个能够大概率延长拍照时长的方式——增加液氮——不止能够拍出云雾缭绕的仙气感,还能吃出跨界火锅的冬天feel。

  半熟芝士走红的原因就跟在西餐店永远不点全熟牛排的道理是一样的,全熟会由于用力过猛地展示了农业文明留下的饮食痕迹而略显普通。

  而半熟入口,无论从视觉还是味觉,都遵循了在精加工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接近原生食材的日料寿司准则,显得精致而又中产。

  它们可以夹在任何食物中间搭配食用,也可以夹任何食物碰撞出吃货灵魂的花火,比如魔芋爽。进可网购,退可自制。

  切条、加蒜、爆炒,撒上孜然辣椒食盐后,能够模拟出任何烧烤摊的味道。成功进阶为和、辣条同等地位的一吃就停不下来的魔性零食。

  魔芋作为在减肥界叱咤风云的网红单品,一直被吐槽难以入口,在进军零食届后,终于给了吃货一个在减肥时期不戒口的合法理由。

  成年人的成熟就在于,能够放平心态花几倍的价钱去排队买自己曾经吐槽的东西。

  自从无添加、粗粮和无糖成功晋升为近两年食品界网红营销关键词之后,但凡沾点五谷的边就敢洗白自己非油炸、无添加。

  在经历了夹心蛋糕、慕斯蛋糕、翻糖蛋糕、芝士蛋糕及各种蛋糕的轮番轰炸后,发现最符合无添加“健康风”潮流的还是小时候备受嫌弃的古早风味蛋糕。

  从前嫌弃的土气,变成纯手工制作的良心工艺,备受吐槽的颜色单一,变成了争奇斗艳、拼命叠加材料的妖艳中的一股清流。

  纵观今年流行的所有网红食品,跨界式的致敬制作绝对是碰撞出爆款的不二捷径,比如奶茶届的脏脏包——脏脏茶,豆制品届的提拉米苏——豆乳盒子。

  戚风蛋糕+豆乳酱+奶油+豆乳层,把豆浆蛋糕换成豆乳盒子,换上抖音神级滤镜,最后再加上大V门“好吃到哭”的营销文案,就成了网红食品届的中流砥柱。

  不惜空运也一定要代购搞定的网红蛋糕,最后迎接的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一场被黄豆粉“噎死”的尴尬。

  当牛奶产商集体买了微商营销课程后,洗脑话术优秀的令人赞不绝口。将低成本、非科学的贮存包材引导消费者认为是“零添加”“新鲜看得见”的巴氏奶。

  换了一个更便宜的马甲后,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和追捧,简直是一本万利的营销术。

  近两年对食物本身视觉效果的噱头炒作,远大于对食物本身健康的追求。不是看得见,就一定真健康。

  “小白奶”的走俏再次证明,一节99块的营销话术课程足以抵过一万次科学实验。绿色零添加的“微商”届牛奶,非它莫属。

  每一个含有植物成分的食品最终都避免不了走上营销绿色健康的路线,哪怕它含有的只是椰子壳的灰。

  用烧焦的椰子壳的灰,混合椰子片、椰汁以及奶油镀一层“椰子灰”的外皮,看上去暗黑又朋克,但咬一口,混着椰香的奶油流出,妥妥的暗黑哥特风外表混搭一颗傻白甜的玛丽苏少女心。

  凭借着独特的口感和色彩,以及和脏脏包一样凡食用必留下痕迹的营销卖点,荣登今夏最in冰淇淋宝座。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网红”产品的“爆棚”人气,其实就是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甚至造假炮制的。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网红”产品的“爆棚”人气,其实就是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甚至造假炮制的。

  近年来,一些“网红”产品以众人追捧、竞相购买的热销形象引人关注。在全国著名城市商业街,常有一些餐饮或服饰店的门前顾客排成长龙。在网络上,一些产品的消费评价与跟帖动辄成千上万,内容都是交口称赞。“网红”产品有哪些“气质”?

  “功能神器”型。颇有名气的微商品牌“尚赫”有一款名为“尚赫辟谷餐”的产品,鼓吹轻松瘦身,并宣称可以治愈牛皮癣等多种顽疾。网上还流行一种所谓的“防晒丸”,声称“当天吃当天见效,防晒维持的时间可达6个小时”。

  “荣誉等身”型。自称获各种国内、国际大奖,有各种权威机构为其质量“背书”,畅销全国甚至风靡全球。

  记者在网上发现一款名为“玛姿宝”的微商产品十分火爆。自称代理商的刘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其中一款减肥产品“玛姿宝0卡能量圈”,称该品具有“3·15打假保真荣誉标志”,是“打假保真放心消费联盟单位”,获得“中国孕婴童奖”“玛姿宝商业模式论证证书”“移动互联网+新零售示范单位”等多个大奖或证书。

  “浮夸炫富”型。通过发布“喜提豪车与新房”类的照片高调炫富,鼓吹只需加盟或代理某“网红”产品即可迅速暴富。

  “尚赫”旗下有多款减肥瘦身健康产品,多篇网文大肆宣传一些无学历、无工作经历的“小白”,因代理该品牌而迅速买新房、豪车。

  有的“网红”化妆品代理商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获得巨奖、豪车”的照片。有印着玛姿宝标志的海报大肆宣传“高利润高回报:10%代理成为千万富翁、50%代理成为百万大咖、80%代理拿到豪车奖励”。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一些所谓“网红”产品,是通过打擦边球的夸大宣传甚至弄虚作假打造的。

  套路一:线上刷“赞”,线下雇人。曾专门做“网红”店推手生意的吴先生和记者说,消费评价大都可以造假,而且这个造假生意形成了相当规模。

  据了解,到各电子商务平台刷消费体验评价的,分为“素人”和“达人”。前者人微言轻,只能“壮壮场子”,大概每人每条2-5元不等。后者的评价因“号召力大”,“一句顶一万句”,收费也贵,具体标准为:消费评价、体验等100字以上,配3张及以上图片的,4级达人50元/条、5级达人60元/条、6级达人80元/条、7级达人120元/条。

  此外,线下的排长队现象也可能是假的。成都某传媒类大学学生小王已多次充当“排队人头”,他将此戏称为“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所谓“穿云箭”,指的是QQ“充场群”中的“发活儿消息”,即有专人发布时间、地点、人数、时薪等信息。

  记者进入一个名为“兼职共享大平台”的QQ群,群主称记者可自行发帖招人排队,制造销售火爆的场景。雇一个人一般3小时内100-150元。“现在是夏天,室外排队挺辛苦,你可以出价高一些。”群主说。

  套路二:虚构荣誉,自抬身价。经记者求证,玛姿宝品牌所谓“3·15打假保真荣誉标志”“打假保真放心消费联盟单位”,来自一家名为“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的民间组织下属的“打假工作委员会”。该基金会副秘书长刘丰称,基金会并未授权玛姿宝品牌使用相关标志,且该标志仅代表商户向基金会缴纳了一定金额的质量纠纷赔付保证金,并不具有任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证明作用。

  此外,针对该品牌自称商业模式被“国家科技部、商务部与电子商务部”认证通过并颁发证书的说法,科技部与商务部都予以明确否认,并且国家部委序列中也并无电子商务部这一部门。

  套路三:合成照片,虚假炫富。记者看出,大量标榜“迅速暴富”网文的主角,常常缺名少姓,无从查考。另外,“喜提车房”系列照片也大多是电脑合成的“赝品”。

  记者在网上发现,有商家专门从事替微商修改合成照片的生意。在一家月成交量过万的店铺,记者花50元轻松制得“喜提豪车”照片。此外,还有店家能制作效果逼真的转账记录。

  多位专家这样认为,由于不是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缺乏正规的生产流程和检验,不少“网红”产品质量堪忧。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说:“花了钱的人那些吹嘘能健身治病的‘网红’绝不可轻信。”例如,“网红”产品“尚赫辟谷餐”鼓吹“清除宿便”“排毒”,其实,由于能量严重摄入不足,“辟谷”很可能导致肌肉分解、基础代谢下降,造成多器官损伤,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声称“几丁质”为生命第六要素的宣传,更是无稽之谈。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认为,炮制“网红”产品的多种套路,已明显涉嫌严重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多项法律的相关规定,应引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关注。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站点平台的监管与追责。

  腾讯微信平台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正常采访表示,对微商的管理高度关注。日常管理中,对用户举报较多、涉及销售假货、诈骗和商业侵权的个人微信号,均进行封号等处理。他们提醒广大新老用户,注意辨别朋友圈信息的真实性,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多位专家这样认为,除了加强立法规范、提升市场监督技术能力、加强处罚力度之外,消费者要保持对“网红”产品的理性态度,特别是对一些直接食用和接触身体的化妆品、服装等,要多方核实信息,避免遭受损失和伤害。

全国咨询热线: 0512-52503999

咨询时间:9:00 ~ 18:00

招商加盟热线:0512-5250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