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螺上岸:丁字湾千亩大海螺一天收获5000多斤

2024-06-10 06:44:07 新闻中心 1

  即墨市田横镇丰城社区丁字湾海域,长达10多公里的泥滩,很适合海洋生物安家生长,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大海螺。进入三九天后,依靠特殊的地理资源,居住在这里的渔民开始忙碌着收获大海螺。昨天,于保卫等10多名渔民在冰冷的养殖池内挖了一天,收获了5000多斤大海螺,经过分拣后运往青岛海鲜市场。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丁字湾畔的七口、南芦、北芦等渔村海螺养殖面积已达近千亩,整个冬季有200多万斤海螺上市,为岛城市民春节餐桌增添了一道美味。

  在青岛海域,养殖大海螺的并不多见。而即墨丁字湾畔的几个渔村,养殖大海螺的历史已超越了20年。青岛市民平常喜欢吃的大海螺,多数就来自即墨丁字湾。昨天上午,太阳跃出海平面后,今年45岁的养殖户于保卫喊上10多名渔民,带上工具来到海边的养殖池里收获大海螺。

  天然的泥滩里有大量的微生物,很适合大海螺生长。于保卫边说边干。由于海边的气温很冷,渔民分成两组,个个在棉衣外穿上了水衣,分别跳进了两个养殖池内,拿着网具在泥滩里挖起了大海螺。大约几分钟后,一名渔民提起网具,足足10多斤的大海螺便收获在网中了。接着,另外几名渔民也开始收获起来,一个多小时后,两个小木筏上的20多个大筐内装满了大海螺。

  于保卫说,大海螺的收获季节一般在冬天,冰冷的泥滩就像是一个天然冰箱,让大海螺冬眠在里面,天气越冷捞上来的海螺就会越新鲜,就是捕捞的人很受罪。10多名渔民一天下来,能收获5000多斤。最大个的海螺足有一斤重,最小的也要3两左右。捕捞上来的海螺分级后,当天就运往青岛海鲜市场销售。

  “海螺养殖需要一定技术和经验,但离不开丁字湾特有的泥滩和自然环境,别的地方养不出来。 ”于保卫介绍,丁字湾长达10多公里全是极有营养的泥滩,湾畔的七口、南芦、北芦等几个渔村都有海螺养殖区。即墨市田横镇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由于养殖比较分散,总体面积没有统计过,但根据每年的产量算,几年前就已达到了500亩以上规模,这几年许多养虾池改成了海螺养殖池,面积增加到了千亩左右。每年冬季至少有200万斤销往市场,丰城丁字湾也成了青岛养殖海螺面积比较大的区域。

  “养殖海螺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虽然比较累,风险也大,但效益还不错。 ”于保卫说,大海螺养殖靠的是海湾特有的泥滩,每年10月份开始下苗,养殖近半年后,就到了收获季节了。别看海螺新鲜,但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稍不注意,海螺就会长病,弄不好会全军覆没。今年的海螺品质还不错,50多亩的面积,亩产达到了4000斤以上,目前每斤平均批发16元一斤,算算账,这半年下来,至少能收入20万元。

  海螺味道鲜美,但捕捞的过程很受罪。今年58岁的老渔民刘京年说,他年轻的时候天天到海湾里捕捞作业,现在到了海螺捕捞季,每天都要帮着养殖户下水挖海螺。昨天上午,老刘穿上水衣,和另外几名渔民跳下齐腰深的养殖池内挖海螺。几名渔民一边说着笑话一边捕捞,不一会就挖上来上千斤的海螺。

  海边的温度降到了0℃以下,养殖池里的水温只有3℃。几名身穿防水衣的工人排成一排,在养殖池里用手在水里摸寻海螺。 “水太凉,虽然身上穿着厚厚的衣服,头上戴着帽子,但是人在水里不一会就会冻透。 ”刘京年从事海螺捕捞30多年了,虽然早已经习惯每年这时候在冰凉的水里挖海螺,但是每次下水半个小时后,还要返回岸上暖和一会。今年天气还算暖和,池子没有结冰,往年天气严寒池水结冰,在冰凌里干活冷得刺骨。这么多年来,因为在冰冷的海水里时间长了,身上也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每到下雨阴天时关节就会隐隐作痛。尽管比较苦,但每天下水捕捞7个小时之后,能收入150元,这对于渔民来说也算比较可观了。 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这些海螺绝大多数都是从东北地区的海域‘迁’到青岛借养的。”今年58岁的老渔民刘京年说,丁字湾畔有着养殖海螺的传统,每年到了10月份,河北、辽宁等地气温降低,不再适合海螺生长,丁字湾畔的渔民就开始将北方大量的海螺苗运了回来,养殖在自己的池子里。由于这里的泥滩有着大量的微生物,很适合大海螺生长。所以成千上万的大海螺从东北南迁到这里生长3个月后,长得又肥又壮,正好开始步入冬眠期。临近春节,正是收获大海螺的季节,养殖户便开始冒着严寒下水收获鲜美的海螺,为市民餐桌奉上第一道冬鲜。

  “价格一直比较平稳,从养殖池到市场,平均每斤20元左右。”于保卫介绍,因为海螺是越冷越鲜,所以丁字湾畔的养殖户一般都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捕捞。特别是临近春节前的半个月,成千上万斤的大海螺,会从丁字湾畔不断运往青岛市场,成为市民春节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全国咨询热线: 0512-52503999

咨询时间:9:00 ~ 18:00

招商加盟热线:0512-5250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