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券猫腻:花150元买的蟹券螃蟹可能只值50元
虽说今年的大闸蟹来得似乎更晚一些,但大闸蟹礼品券、提货券等纸螃蟹却早已是未捕先红。记者正常采访发现,大闸蟹礼券猫腻多,有经销商透露,消费者花费150元买的蟹券,大闸蟹成本只占50元。
近年来,大闸蟹礼品券已然成为一种送礼方式,在亲朋好友、公司客户之间广为流传。螃蟹券预售后,要等到大闸蟹上市才能完成交易,这在业界称之为纸螃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三年来大闸蟹销售额呈现出翻倍增长的态势,2018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40%。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也趁机推出多种蟹券。在一家电子商务平台,一款原价396元8只的大闸蟹礼券,打折后售价188元/张,月销量竟高达1万多。
在蟹券的定价方面,存在的猫腻还很多,乱标价都会存在。在电子商务平台随手一搜,各种不同款式的大闸蟹券层出不穷,但通常标价六七百元的大闸蟹,旁边都会标上折后价,最终的价格不足原来的一半。
12只大闸蟹仅售99元。一家购物平台内,客服人员和记者说,这款大闸蟹为阳澄湖镇养的大闸蟹。并且告知记者,要等到9月23日大闸蟹开捕后,才能预约提货。线下店动辄几十元一只的大闸蟹,商家卖得如此便宜,难道不会血亏?电子商务平台竞争非常激烈,商家会把螃蟹标得特别大,实际发货时,会发特别小的。一位来自江苏的大闸蟹供应商娄先生和记者说,个头小的螃蟹,价格低得多。
大闸蟹蟹券提货难问题并不新鲜。上海市消保委此前进行的一项消费体察活动发现,蟹券发售企业一般在蟹券上注明了提货方式和提货时间。但实际提货发现,不少商家提供的电话无法打通,通过官方网站预约,临近的日期几乎都已约满,甚至会出现今年无法提货的情况,这让我们消费者很闹心。
事实上,低价蟹券提货难只是网购大闸蟹蟹券乱象之一。记者调查发现,大闸蟹蟹券还存在高标低售、缺斤短两、收到死蟹索赔难等乱象。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人购买蟹券是为了赠送亲朋好友,蟹券上的面值标的高,显得有面子,这也是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而标高原价低价售卖是一种经营销售的策略,目的是迎合消费者捡便宜的心理,但事实上,消费者未必买的就便宜。
上海市消保委有关负责人和记者说,他们此前在消费体察中发现,部分蟹券品牌的服务热线形同虚设,工作人员推诿搪塞。此外,部分商家在受理投诉时,要求提供订单、付款截图、快递单等很多材料,对取证照片的拍摄也有着诸多要求。如果不按要求拍摄就不给赔偿,这给消费者的投诉理赔设置了很多障碍。
当前,大闸蟹蟹券消费确实存在不少乱象。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记者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是,蟹券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相关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不到位以及信息不透明,再加上不少蟹券购买者用于送人,而使用者发现问题很少主动维权,或者维权也担心缺乏证据。
今年中秋节,南京的李先生收到了公司发放的福利——大闸蟹提货券。可当李先生按照提货要求,等到了商家寄来的大闸蟹,满心欢喜的他却傻了眼。大闸蟹总共是八只,买回去有三只是死的。我把图片还有卡的信息提供给客服,他说的意思反正就是不管了。江苏省南京市消费者李先生说。
同样郁闷的还有杭州的蒋先生,十一前本来想备些大闸蟹过节,然而当他按照手中螃蟹券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准备提货时,商家却联系不上了。现在想提货,他店铺也没了,找不到了。客服说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很好的方法了。蒋先生说。某电子商务平台客服回复称:这个店铺已经关店退出平台了,您这个情况我们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这个我们解决不了,很抱歉。
业内人士透露,当蟹券销售出去后,若最终的提货量大于实际大闸蟹数量,由于蟹券有效期一般是两到三年,因此只要告知消费者产量有变,无法兑现螃蟹,将取蟹时间拖到来年即可。对于更多的消费者,经销商也会提出打折回收螃蟹券。
目前蟹券流通的数量很大,由于缺乏监管,当消费者无法兑换,或者兑换到的大闸蟹与蟹券承诺的规格、品种不一致时,相关权益很难得到保护。很多蟹券都约定过期作废,一旦过期,商家既不给提货也不给退款,这违反了最基本的公平原则,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说。 刘晓蕾认为:作为一个收到礼品券的人,他可能去投诉商品不合格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也就是说对这个商家的质量监控就要弱很多。
今年中秋节前,北京的王女士在京东商城上买了两家共二十张螃蟹券送亲朋好友,但是,王女士多次尝试后都发现,所有可以预约提货的日期,都处于约满的状态。简单点儿说,就是这螃蟹吃不上:显示所有的日期都是已约满。
王女士说,这样的购物经历,让自己有一种受骗的感觉:我觉得这两个商家都是利用了客户的一个心理,就是他们了解中秋节期间购买这些卡券的很多客户都是用来送亲朋好友的。那么收到这个卡券的亲属和朋友,可能即使是兑换不出来,也不会和我反馈说,你给送给我的礼物兑换不了。
即便商家说,这个提货券的有效期是三年,王女士说,谁又会为了几只螃蟹,惦记三年时间呢?王女士的担心,很难说绝对没根据。此前已有很多媒体以纸螃蟹为题,报道了很多其它商家在螃蟹券兑付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江苏省内某地负责行业协会管理的业内人士说,实际上,螃蟹券是基于发达的物流网络而生一种经营方式的创新,如果它能合法合规地流通,对螃蟹经营者和消费的人,都是好事儿。但现实状况却是,个别经营者并没有按规矩办事儿。这位业内人士直言,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家所谓螃蟹发不了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不能因为产量不足就不发货。而且不存在说冻死不负责,死亡是必须要赔付的。
媒体调查发现,很多蟹券存在货不对板、店家跑路、标价虚高等问题,如150元蟹券,大闸蟹采购成本仅50元,有的人历时两年都未能成功提货;有的经销商一边高价卖券一边打折收券,即使一只螃蟹都没卖出,也能收益颇丰。对纸螃蟹这种异化了的礼券经济,其隐性危害不容小视,有必要保持警惕。
一方面,养蟹不如卖蟹,卖蟹不如倒蟹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让商家不再重视产品质量、以次充好,最终使消费的人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纸螃蟹大量空转,无法反映真实供需情况,可能误导蟹农。部分经销商有个如意算盘:他们印制蟹券数量比实际销量多,若提货量大就借故拖延到第二年,若蟹券拖过期则等于白赚。然而,蟹农可能会被电子商务平台供销两旺的数据误导,盲目扩大生产,导致螃蟹滞销。
带有金融衍生品属性的纸螃蟹,也暗藏与金融理财产品类似的风险。在蟹券交易中,螃蟹成了一种预售商品,已支付全款的消费者很难知道经销商未来能否履行消费合同。一旦经销商出现资金链问题、破产甚至卷款跑路,最终埋单的人,要么是蟹农,要么是消费者。
事实上,从流行一时的月饼券,到现在出现的蟹券,再到各种层出不穷的礼品券,可以说,作为实物等价物的券促进了商品流通,这本身代表着市场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也说明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体验在一直在升级。但在这个从实体向虚拟转变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处理好实物和券之间的对应关系。蟹券等礼品券确实更利于商品的流通,但只有始终与实际商品保持有机联系,才能防止礼品券难以兑付甚至滋生诈骗等问题。
金秋十月本是食蟹的最佳季节,可不少消费者却遇到纸螃蟹提货难的糟心事。刘女士早在今年8月花68元从网上购得一张原价798元的西风阁蟹卡,到10月份准备提货时,却屡被客服告知无法预约也无法退卡,最终在平台方介入下才得以拿到退款。记者调查发现,批发商、外包客服、无资质品牌方均可从蟹卡蟹券中渔利。
纸螃蟹的出现,看似很新潮,本身也代表着市场经济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但是,当蟹券所谓的优惠无限扩大,最后根本不可能兑付甚至滋生诈骗等问题时,就成为了一种对消费的人的愚弄。
其实,大闸蟹不同于房子,预售很容易让不良商家钻空子,并且就目前的市场而言,螃蟹每年的供应量都相当充足,根本就没有必要去预订。螃蟹是一种时令产品,每年蟹的成熟期都不一样,与其买什么蟹券,还不如等到螃蟹成熟的季节直接去实体店购买,那样既可以吃到最新鲜的蟹,又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上纸螃蟹的当了。
作为监管部门,应对电商销售平台加强监管,规范制度,比如要求商家不要虚标无法兑现的优惠,并督促其缴纳足额保证金,防止不良商家卷钱跑人。作为消费者,应提高防骗意识,加强对纸螃蟹之类各种预付券的鉴别能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商家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一经发现预付款项和实体价格悬殊太大,就应多一个心思,免得被愚弄了而不自知。
手拿大闸蟹券,却永远提不了货,干瞅着美食吃不到嘴里,这份尴尬太别扭了,任谁都没有办法接受。大闸蟹券提货期一般为3年,理论上今年提不了货,明后年还可以提货,但是隔这么久的时间,很少有人还记得,或者不知将券扔在哪个角落,再也找不到,也就无法提货了。可见,永远提不了货的蟹券大概率是两个结局,要么退钱,要么彻底忘了。而无论哪种情况,吃亏的都是消费的人,赚钱的则是商家。
健身房办卡赌的是你不去,大闸蟹券赌的则是你不提货。部分商家是有意为之,在发售蟹券时,并未与实际产量挂钩,而是不限量滥发蟹券获得预收款,再通过人为控制提货率,让部分消费者提不到货或第二年忘记提货来牟利。
商家如此操作手段,无疑是在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有意隐瞒蟹与券数量不符的真相,而赚取消费者不提货的钱。大闸蟹券本身是一种期货,商家通过预售获得货款,到期却不兑现螃蟹,令消费者的钱打了水漂,乃是在故意坑钱。还有些商家根本就没打算靠卖蟹赚钱,而是将纸螃蟹当成证券化炒卖,通过多轮转手、回购赚取暴利。
商家滥发大闸蟹券却不兑现提货的做法,涉嫌商业欺诈,应受到法律惩罚。监管部门应对纸螃蟹采取全程监管措施,对不兑现提货承诺的,可按退一赔三处罚。电子商务平台要对售卖蟹券的商家加强管理,提高保证金门槛,对有不诚信行为的商家施以处罚,对不及时整改或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商家予以清退,并将其保证金赔付给消费者,最大限度降低消费者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