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卡的经济骗局
每年阳澄湖都是在9月25日左右开湖,刚好赶上中秋节。因此,每年9、10月,都是大闸蟹最为火热的时候。
最近,#孙艺洲称疑遭新兴蟹卡诈骗#登上微博热搜。孙艺洲在莫名收到一张可拿来兑换螃蟹的蟹卡后,本以为是朋友赠送,结果扫码之后发现是新型诈骗。
在孙艺洲的微博评论区,也有相当多人表示遇到了同款蟹卡诈骗。这些蟹卡名义上的发送方无一例外有着相当权威的来源,包括天猫、京东、美团等等。赠送蟹卡的名头,也基本都是商家庆典,回馈顾客等等。
实际上就在微博发布的前两天,上海闵行公安分局早就已经发布预警,就在今年10月,有人在收到大闸蟹兑换卡的快递后,被骗2万元。
这类蟹卡诈骗的手段都相对类似,由于名义上是相对较大的平台,会有部分收到快递的人难以分辨真假,根据蟹卡上的提示扫码。而扫码之后一般会出现客服,引导进入微信聊天群。
如果进入微信群,对方就会要求关注店铺并下载聊天APP才能兑换。下载之后,又会要求帮助进行刷单任务,再通过前期的小额返利,诱导大额充值,最终吞掉所有充值金额和返利,完成诈骗。
这实际上是相当常见的兼职刷单骗局。过往,这类诈骗套路往往是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招聘、兼职信息,添加私人账号以及抢红包等途径进行有关诈骗。
然而现在在用户数据大量泄露的情况下,这种骗局被装进了大闸蟹兑换卡、湿巾、毛巾和手机支架这些快递包裹当中,给人更大欺骗性。
在引发大家对于隐私泄露的思考的同时,蟹卡本身的乱象也需要我们来关注。因为就算是正规来源,作为礼品赠送的蟹卡,也处于相当混乱的局面。
由于蟹卡经常作为礼品赠送,出于体面考虑,蟹卡上1288、1588、2388甚至2888的金额都相当常见,但这些价格基本都是虚标,实际销售价格在400-800之间。加上蟹卡并没有市场指导价,也没有行业指导价,因此大多奉行高定价、低折扣的销售模式。
而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会因为它的标价而水涨船高,这就是凡勃伦效应。
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在兑换蟹卡之后,发现收到的大闸蟹相比兑换券上的承诺明显缩水,而且兑换的时间也是一拖再拖,经常一拖两三年,甚至直到公众号关闭服务电话变成空号,也没能成功兑换。
从蟹卡这一形式兴起开始,蟹卡已经从最初方便赠礼和取用的优惠券,逐渐变成了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圈套”。相比早期的“实诚”,现在的蟹卡,百分之八十都是大型营销下,商家牟利的骗局。
因为消费的人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蟹卡后,到时间就会自动收货无法退款,钱就会打到店铺账上。同时蟹卡周转周期较长,已经购买的消费者也很难留下评价,这时候店铺就可以一走了之,卷款跑路。
除了直接跑路,许多店铺还会奉行拖字诀,在首次接触到蟹卡的人群中,很难意识到无法兑换或者延后兑换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很容易接受拖延兑换的方案。
有些店铺会设置兑换有效期,而很多消费者根本不会注意,那么店铺就可以一直拖下去直到关店,进行几轮的收割。
最为恶劣的店家可能会直接卷款跑路,但也有不少店家会进行一定量的兑换,但是往往货不对板、缺斤少两,中间的差价就赚到了。
再其次,蟹卡大多是作为礼品赠送,因此对于收礼的一方,很多人可能根本不会去兑换。就算无法兑换也不会去进行维权,卖卡方赚的钱既毫无成本,又十分安全。
网络上非常盛行的一个说法是,在倒卖蟹卡的过程中,经销商只需要印制2000张面额500元的蟹卡,400元卖给企业采购人员,企业采购人员拿去送礼,收礼者以25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者,回收者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回购蟹卡每张赚100元,轻松赚到20万元。
除了这种证券化的玩法,蟹卡还分为采购期、发放期和回收期几个阶段。时间周期不同,蟹卡的回收价格也不一样。
在阳澄湖开湖之后的短时间内,也就是早期上市阶段,大闸蟹的价格往往非常高,蟹卡的价格也往往是参照这一段时间的最高售价制定。但是跟着时间推移,大闸蟹的价格会逐渐下跌,用最高蟹价买来的螃蟹,早就已不再值得当时的售价。其中的波动,自然不是卖家去承担损失。
回到倒卖卡的过程中来看,经过几轮流通,蟹卡通过经销商、采购人/消费者、收礼者、回收者,再回到了经销商手中。
最后,所有成本由采购人/消费者承担,他所花出去的500元,被经销商、收礼者和回收者瓜分了。
而且,从金融观点来看,在蟹卡的流通过程中,总共流转的只有500元,但是最终却累计产生了950元的产值。在没有从事任何实际生产的情况下,一张蟹卡便能产生950元的GDP,其中500是成本,450元是交易附加值,泡沫便随之产生。
因此,蟹卡除了是一种诈骗,更会对整个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把螃蟹变成“金融理财产品”,这些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根本不用有螃蟹,就轻松赚到上千万乃至上亿的钱,这样的情况,其实就是相当恐怖的。
有着这样大的利润可图,难怪骗局频发,但是蟹卡不仅没有被人警觉,反而被吵得越来越火热,甚至不少礼品都出现了这样的预售模式,包括月饼券、月饼卡等。